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教育新闻

优化资源 提升内涵 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

时间:2017-05-03 00:00 来源:榆树市教育局
【字体: 打印

    为扎实推进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榆树市以促进公平、提升质量为重点,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为保障,推动集成创新,优化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区域内优质校创建工程,全面推进榆树教育提档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拓宽发展路径,提升综合办学水平
    1.达标校建设与优质温馨村小工程相结合。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推均衡、促公平”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抬高发展底部,加快推进达标校建设。几年来,全市中小学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到3.5亿元,装备投资9841万元,新建校舍19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5万平方米。针对村小均衡发展薄弱环节,2016年启动了优质温馨村小创建工程,先后投资415万元为村小配置音体美器材;投资340万元添置2万套标准桌椅;投资245万元将没有科学实验室的村小装备达标;投资300万元购买图书;投资4761万元建功能室,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


    2.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市中小学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先后在刘家镇中小学、大坡镇中小学召开现场会、调度会、推进会,推动全市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深入推进大学区管理,将全市中小学划分为15个大学区,以学区优质校为龙头,通过实施成员校间的学科教研互动、结伴互助、共享资源等手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3.自主发展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色校建设,将特色创建与地域资源、学校文化、课程建设、师生同步发展相结合,鼓励引导各校挖掘潜能,突出办学个性,积极探索特色办学实验,推进自主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先后涌现出以培英小学写作教学、二实验小学和五棵树镇小的国学教育、弓棚镇中心小学艺术教育、八号镇中心小学写字教学为代表的一大批素质教育特色校。其中,刘家镇中学的科普教育——校园气象站,被国家气象局命名为“国家气象科普基地-----示范性校园气象站”。2014年6月,我市承办了长春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星级特色校创建现场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成果。目前,我市评选出一星级特色校24所,二星级特色校43所,三星级特色校30所。

 
    二、优化师资结构,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一是拓宽教师补充渠道。通过面向社会招聘、申请特岗计划、硕师计划等举措,几年来共补充教师1373人,并将这些教师绝大部分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缩小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师资差距。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作为教师培训经费,依托国培、省培和继续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校长培训、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上岗教师等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近40000余人次,师训工作实现了学校、学科、人员全覆盖,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健全考核、监督与奖惩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促进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开展榆树市“育人楷模”表彰、“名优工程”表彰、“最美乡村教师”表彰、“我身边的好教师”表彰等活动,选树优秀教师典型1092名;2016年,在“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武龙中学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最佳团队奖。

 
    三、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广泛开展科研名校、名校长、名教师选树活动,加强科研基地校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基地校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教育科研工作横向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目前,我市有长春市科研基地校8所、省和长春市科研名校长8人、科研型名师15人,科研骨干教师122人,完成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78个,发表教育论文1000余篇。二是以“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广泛开展教学大奖赛、优质课展示和骨干教师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以骨干名师为主体,成立了7个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论坛、观摩指导、互动交流等活动,整体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广泛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丰富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加强思想道德建阵地建设,不断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丰富和拓展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目前,我市24个乡(镇)共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33所,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2016年4月,在吉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我市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并被评为吉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示范县;2017年4月,我市承办了吉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现场会,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充分好评。


    四、构建数字环境,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1.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学校宽带网络光纤化升级改造工程。投资320万元,建成榆树市教育网络数据中心,乡镇以上学校100%实现互联网专线和教育专网“双网双通”,校均专线带宽达到50兆,专网带宽达到1000兆,高于省有关建设标准。二是实施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工程。通过教育技术装备项目,建设多媒体教室287间,计算机网络教室92间,配置多媒体606套,使“班班通”率达到100%。三是实施教育网络数据中心建设工程。投资120万元,建设教育网络数据中心(一期),实现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双百兆专线汇聚连接,中国联通千兆教育专网接入学校,基本满足学校应用需求。

 
    2.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一是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国培,合格率达到100%。二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2015、2016两个年度,我市教师共晒课15000多节,推出市级优课327节,省级优课161节,部级优课29节,成绩居全省前列。三是组织学生踊跃参加“中国梦,行动有我”全国中小学生微视频大赛,132件作品分获部级精品微视频、最佳指导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剪辑奖,4所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组织单位,成绩高居全省之首。

 
    3.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是搭建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实现远程教学研究、远程教师培训、远程互动课堂,拓展优质师资辐射范围,解决师资不足的难题。二是完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建设榆树教育云,实现云备课、云课堂、云学习、云管理,共享国家、省和长春市各级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创新应用模式,总结推广“武龙中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十校联盟”及“新立小学互联网+一校带多校”经验,探索适合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015年4月,我市承办了吉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现场会,建设与应用经验又分别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和广东佛山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推广,得到了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等领导的高度赞赏;先后有天津、广东等11个省市185个县(市)区1000多所学校领导教师到我市观摩学习。
    好风凭借力,乘势正当时。在下步工作中,榆树教育将更加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常态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对标高位、主动作为,全力塑造风清气正、斯文在兹的教育新形象,为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性教育中心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