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因读书铸就的教书灵魂,是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道德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新学期伊始,为认真落实王帮阁校长提出的“源·域·度”教学理念,吉大英才学校二部的老师们开展了2024年春季学期教师读书分享及教育叙事交流大会,共有八名教师进行读书分享,两名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分享。
冯嘉祺、严崇老师分享的图书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冯老师根据书中内容对大概念与新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冯老师提到“2022新版课标修订强调素养导向,整体优化了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整合课程内容,基于核心概念进行进阶设计,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大单元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严老师针对理解的解释能力、阐明能力、应用能力、洞察能力等要素进行了讲解,并结合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王艳玲老师、马婧老师分享的图书是《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本书研究主要探讨了我们为什么需要表现性评价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如何开发表现性评价和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来促进教与学。王老师提到:光靠纸笔测试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在真实性(或是模拟性)的情境中,要求学生将知识和技艺综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老师要会设计表现性的任务。表现性任务包含四要素:角色、对象、场景、要求。同时,任务指导语要清晰,不是完全撒手让学生去做,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及时关注并引导。
张俊南老师分享的图书是《发现儿童》,张老师从作者、写作背景、书中精彩内容、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分享。张老师在会上提到:“实际上,教师用责骂和恳求来维持纪律是没有用的。起初这些方法还可能会给人一种有点儿效果的错觉。纪律性最初来自儿童在完成工作中的表现,来自某一时刻对某项任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儿童获得纪律性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于它不能简单的通过语言获得。相反,它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准备活动,因此纪律是间接获得的,儿童的行动必须有目标,必须与智力活动相联系,与学习的欲望密切相连。”
陈禹璇、王柏娇两位老师分享的图书是《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二位老师分别从SOLO评价分类理论的简介、源头、内容、案例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SOLO分类理论并不仅仅是一种评价工具,它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它着眼于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非仅仅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这符合当今的教育改革趋势,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刘俊辰老师分享的图书是《教师要懂的心理学》,刘老师提到:具备心理学常识的教师才能更顺畅地走进学生心灵,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才能进入到教育的自由王国,才能享受教育的幸福。
李桂芷老师在会上分享了她的教育叙事,讲述了她和她的学生安安的故事。学生安安刚入学时很胆小,不愿意来学校,害怕老师,在李老师耐心地陪伴和温暖下,逐渐变得活泼开朗。李老师在教育叙事中说道:“这伟大的力量大部分是源自于安安的,她让我看到孩子的真心与爱,好像天使的幸运降临一样。有安安的每一天,我都充满希望和力量!也许这一年里我和安安都有各种“不完美”,安安会有一些些慢热,在学习上也许走的稍微慢了一些。而我也会经常不够自信,有沮丧和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可是在这期间的每一天我们都陪伴和帮助彼此成长。”李老师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陪伴安安成长的同时,她也收获到了安安的爱。
张馨宇老师讲述了她和班里的一名小个子男生的教育故事:这个孩子的爸爸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当张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之后,她特别难过,她知道和他爸爸进行沟通后,孩子会为此挨很多次教训。可能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为了避免挨打、保护自己,学会了撒谎。父亲的暴力没有解决问题,还引发了新的问题。所以,现在张老师和孩子们相处倾向于把要求和规则说在前面,也在极力避免一发生问题就劈头盖脸高声批评,孩子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诚恳地道歉、坦承和诚实更重要。然后再和学生复盘这个问题,总结错误,避免下一次发生相似的问题。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做最好的教师”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把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永不懈怠地学习,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更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