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校园新闻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活动”走进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小学

时间:2017-04-17 14:56 来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文教局
【字体: 打印

    为了在广大青少年中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型发展,把跨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吉林省博物院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世纪小学,本着“馆校合作、优势互补、支持教育、战略共赢”的原则,在既有长期合作项目的基础上,延续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活动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并进行“吉林省博物院世纪小学传统文化体验中心”签约、授牌仪式。 

    3月份开始,吉林省博物院采用社教活动进校园和巡展活动进校园两种方式,与参与院内社教课程相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程涵盖艺术鉴赏类、民俗体验类、历史知识类等6个教育项目,利用2017年春季学年一学期时间,6个项目分别在世纪小学1-6年级开展,每个项目以45分钟为课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讲授环节,第二部分为动手体验环节。 

艺术鉴赏类——百花争艳绘春色 

 

百花争艳绘春色
时间:3月13日—14日
地点:世纪小学
年级:五年级
目的:结合我院《张伯驹馆》展出文物,选取国家一级文物《百花图》卷中的“长春花”作为模本,转印在帆布手袋上,以PPT的讲课形式为同学们普及相关绘画知识,邀请青少年在看过文物图片,通过给“长春花”填色,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创造力,同时培养审美情趣、领略中国古典绘画之美。 

 

    崔玉卓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现在为同学们展示的是《百花图》卷的高清影印图片,共计十七段,整个画面真实地展现了自然界百花争艳、万物欣荣的景象,洋溢着宁静欢悦的情绪,每段小楷书标花名并纪年、诗句。”,“百花争艳绘春色”课程为45分钟,前20分钟由主讲老师以PPT形式主讲文物知识和相关绘画知识,后25分钟由辅助老师讲授手工制作环节内容。 

    同学们在环保帆布袋上进行彩绘,寓意一为吉林省博物院地处吉林省会长春市,二为借“长春花”的花语——愉快的回忆、青春常在,希望同学们得到这种花的祝福,不畏逆境,具备可以应付任何恶劣环境的心态。

民俗体验类——旗装雅韵 

 

旗装雅韵
时间:4月10日—11日
地点:世纪小学
年级:四年级
目的:结合我院《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中第四部分“明清华章”,以展览主题引出“什么是旗装?什么是雅韵?”,通过以PPT形式向师生们介绍满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知识,同学们试穿体验满族服饰,学习满族礼仪,手工制作DIY满族旗袍,使青少年了解各民族不同文化,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知识,传承良好的礼仪和习惯。 

 
 

    满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要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满族女人和男人对同辈和长辈的礼仪的区别。请安礼,男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女有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与汉族妇女拜见礼有别。请看星星老师和成成老师的示范。 

 

    吉林省博物院充分发挥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收藏、保存、研究和传播全国和本省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把博物院的社教活动送到学校,使博物院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历史课程、艺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促进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激发小学生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贡献。同时,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接下来,世纪小学1、2、3、6年级的同学们将迎来“泥条盘筑话陶艺”、“瓷苑掇英·大美青花”、“品味老关东”和“我是小小考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