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校园新闻

长春八中主题研讨系列活动之历史学科专场

——聚焦核心素养,根植常规教学

时间:2019-04-22 09:39 来源:
【字体: 打印

    对标课程标准,厚植立德树人之基。自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长春市第八中学组织了两次立足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进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教学论坛活动,提高了学校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强化了教师立德树人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进一下推动教师深入研究课标、落实核心素养,本学期又组织了聚焦核心素养,根植常规教学”——长春八中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第一场数学学科研讨活动已圆满结束,419日进行的是历史学科专场。活动由历史组组长姜振雷老师主持。

    在常规教学中,学校一贯坚持准精实透活几字方针,即基础知识落实要,教师讲解要,习题训练要,难点点拨要,思维运用要

    亮点一,观摩课:立足核心素养,研磨常规教学;润泽学科思维,助力学生成长。

    高二历史备课组推出的一节根植教学常规的观摩课,由韩旭老师主讲。韩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高考试卷选考题中的特点、意义类问题,精选三道高三模拟题、一道高考真题,巧设三维目标,渗透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生能在过程中习得方法的要求。在教学中,她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讲解法、直观展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有了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充分体现了韩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

亮点二,落实核心素养策略分析:仰望立德树人之愿景,踏实教学相济之步伐。

    历史组李晓丹老师做精彩分享

    李晓丹老师结合高一历史备课组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介绍。首先谈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必要性:立足于学科能力的培养及学科素养的熏陶,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感悟。其次,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落实核心素养策略的理解:1、教学目标设计凸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切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着力倡导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4、实现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5、构建多元评价学生核心素养。

    历史组焦海涛老师做精彩分享

    焦海涛老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谈如何落实核心素养。1、教学设计要紧扣中心,实现价值引领2、教学设计要凸显主角,关注学生发展3、教学设计要彰显史韵,彰显学科特色4、教学设计要留有空间,促进教学生成。

    亮点三,集体研讨、总结提升:活动是研讨的序幕,研讨是活动的延展,精彩孕育在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

    活动现场研讨氛围浓厚,老师们也深受感染

    马天宠老师谈了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教育实践必须从新视角出发,其特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目标的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重点,教育行为将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和创新实践。发展核心素养,既是教育变革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下看,具有时代价值,从长远看,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王艳春老师感慨地说,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辩证、客观的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贯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体现家国情怀等素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研讨高考题,通过剖析学生月考试卷以及典型试卷的展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读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答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如历史小论文的方法和技巧,不同类型的问答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等等。突显历史学科素养,提升自身素质。

    刘丽老师从教师角度谈自己的想法。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做到终身学习,不仅完善学科知识结构,也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2、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建立以发展为功能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3、在知识传授中要强调历史思想,使教材有;要联系现实生活,历史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历史;突出教学的开放性,开拓学生的思维。4、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在课后我们要做到作业批的实、模拟练的实、辅导抓的实。

    刘金华老师谈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就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来讲,她认为有两点,一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二是要落实到材料教学、落实到习题训练上。

    活动的最后是姜振雷老师总结:

    核心素养是体现在日常教学中的,明确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核心二字,其宗旨是立德树人,要明确培养什么样人材,为谁培养人材。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1、教师主导,结合信息技术等手段,讲清史实,拓展教材。2、以材料教学、学生研讨等方法实施教学,培养史识。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贯彻史德,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首先在备课时要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要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内容或材料,从而体现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材料教学是落实新课标、体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对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要使用的材料,设定由易到难的问题,逐渐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了解学术热点,史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结合教学实际,研究编制习题,形成习题库。

    亮点四,领导重视,高位点评:张辉校长、顾慧欣书记、教学主任李叶青等学校领导参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过程中给予了高位的指导。本次活动结束后,张校长、顾书记就活动的组织、效果以及活动的亮点等方面给予了耐心而细致的点评。

    张校长在点评中,从韩旭老师的课入手,首先谈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其次,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策略,谈了自己的建议。历史学习是学生由知到懂的过程。对于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讲解,要使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判断,肯定还是否定的态度要明确。必备品格与能力的培养要重视,要有方法。材料的阅读能力、设问的讲解要有针对性,要能体现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要有一定的思维模式,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总结。

    顾书记在点评中,首先肯定了历史组的教研氛围、能力及近几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其次提出了改进建议。指出在复习课上,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该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典型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这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方法,也是自我提升、实现高层幸福的手段。历史教学更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检验。

    今天的活动是我校学科主题研讨系列活动的第二站,我们将不断探索、努力前行,在活动中提升教师的能力,提升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对学科本质的认知,使常规的教学更高效、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