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校园新闻

【濡养正心·教研活动】足履实地润养艺术沃土·精研细琢正塑美育殿堂 ——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承办吉林省中学音乐教研工作交流研讨会活动

时间:2023-11-22 08:48 来源: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
【字体: 打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3年11月13日—16日吉林省中学音乐教研工作交流研讨会在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隆重召开,来自吉林省各地区的音乐教研员、省级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来自北京、内蒙、青岛等地的音乐教育的专家共计400余人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吉林省教育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主办,由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承办,大会分为现场专家讲座、研讨公开课、专家讲评、合唱训练等四个环节。

  开幕式上,吉林省体育美育教研部孙世梅主任作了题为《大美育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实施策略》的发言,孙主任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增强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美育人,坚持发展吉林省本土文化特色。

  

  长春养正高级中学校长于泓杰作了题为《养正的美育模式探索》的发言,于校长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养正高级中学把打造高质量、有特色、开放性、多元型的现代化高中作为发展方向,在“养天地正气,行人间正道”学校精神指引下,使“濡养正心”的办学理念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结合学校悠久的文化传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把“养美育正、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新时期办学目标。学校探索“五育”融合课程,打破壁垒,开展美育与德育、与体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实践和探索,促进“五育”融合,使之成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

  本次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齐宏老师做了精彩讲座,齐宏老师的讲座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即“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北京音乐教学总要求”、“长、大作品教学实例”。齐宏老师提出,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方针政策下,音乐教育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应体现为通过学科教育到达到育人目的。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应有价值观念。

  本次教研活动历时四天,来自各地的优秀音乐教师共开设18节精彩示范研讨课,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的学生们在音乐课堂学习中充分展现出良好的学科素养和优秀的学习风貌。

   

  本次研讨活动,邀请来自各地音乐教学专家,组成了强大的评课研讨专家团队,分别是:尹爱青: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教授委员会主任;李金祥:北京市海淀区中学音乐教研员、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孙 昆:人民音乐出版社教材中心资源主管、副编审;孙 红:青岛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席建兵: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音乐教研员;孙 霁:吉林省中学音乐教研员。

   

  专家们结合示范研讨课的具体授课内容进行现场点评指导,从师生双主体的课堂实践角度和课程主体任务设定方面引领教师们进行更深刻的思考,帮助教师们认识到在教学实践中课程任务驱动的重要性,提出了可以继续提升课堂实效的有效建议。对18示范课的教学理念、认知目标、任务驱动、实施路径等策略都分别给予了客观评价,重点强调了音乐教育对育人策略的独特价值,并对知识性课堂如何升华至生命性课堂给予更直接的建议,教师们从中深受启发。

  李金祥老师和孙霁老师为参培教师做合唱培训指导,现场指导了包括《唱支山歌给党听》、《祖国慈祥的母亲》、《雪花的快乐》三首作品。合唱的艺术不是一种简单的和声叠加,它是建立在声音统一、声部和谐基础上的高级审美艺术。我们在演唱合唱作品或给学生排练合唱的时候,除了基本的音准、节奏、强弱和声音之外,更应该从作品本身出发,将创作者赋予作品的情绪和情感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本次研讨会在“双新”改革背景下,聚焦和强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落地,潜心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深挖美育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方面的作用。这次活动影响大,容量大,触动大,对于全省音乐教学、教研工作,尤其是对我校美育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