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校际交流,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1月24日,东北三省三校第28届青年教师“友谊杯”教学研讨会历史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在长春市实验中学三楼科创中心举行。吉林省历史学科教研员赵赢副教授,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沈阳市第二中学、长春市实验中学的领导、教师以及各兄弟校部分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
一、同课异构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的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由哈尔滨市第一中学焦思源老师、长春市实验中学谭棋文老师和沈阳市第二中学赵金荣老师分别执教。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焦思源老师以电影为本课线索,通过学生展示分享课前学习任务,将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清楚展现。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当代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世界文化的关系,探究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长春市实验中学谭棋文老师在课程设计上,紧紧围绕“一核五线 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依托课标,重构教材,设置“中华文化在吸纳与借鉴中充实自我”、“中华文化在传播与辐射中影响世界”和“新时代下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三大版块,创设贴近生活的历史情境,以问题引领,以任务驱动,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沈阳市第二中学赵金荣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大单元,以大概念引领学习,注重核心素养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彰显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启发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进行思考,沉浸式情境设计,训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最后自然得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传承中华文化人人有责的主题思想。
二、说课评课
哈尔滨市第一中学焦思源老师在说课环节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五个角度,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体现教学评一体化。
长春市实验中学谭棋文老师在说课环节对教材以及学情进行深刻分析,在根据课标结合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围绕“一核五线 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厘清目标线、情境线、思维线、活动线、评价线,突出学为中心。
沈阳市第二中学赵金荣老师的说课内容包括说学生、说教材、说课标、说理念、说设计五个部分。总体上精准把握授课对象的心理特征、知识储备、能力素养;理解课标要求,通过学生活动与任务的设置培养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教与学中运用深度学习、费曼原理等理念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突出情境设置中学生主体作用;重视课堂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三位青年教师说课结束后,由省教研员赵赢副教授以及三位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进行评课。
赵赢老师对三位青年教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高屋建瓴地指出青年教师在经验上还需积累,应在课堂规范的基础上,再追求自成一派的风格。对于课堂中史料的选取,要充分重视教材内给出的史料,尽量将教材资源讲透,将教材重难点覆盖全面。针对《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这一课题,不应当局限于有形的服装、饮食等,更应重视无形的精神文明传承,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家国情怀。
三、教学研讨
专家引领共研讨,思维碰撞明方向。下午由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曹爽老师、沈阳市第二中学哈艳老师和长春市实验中学黄大成老师带来有思想、有深度的教学主题论坛。
哈尔滨第一中学曹爽老师论坛题目是《国家意志在历史学科中的体现》。曹老师指出高考作为高校的选拔性考试,要体现国家意志,从而强化国家凝聚力以维护社会稳定。曹老师具体列举了六道典型体现国家意志的高考题目。教育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教师要担当起铸魂育人的重任,要理解高考题中体现的国家意志,关注国家的顶层设计,明确高考定位,研读高考评价体系,把握命题改革方向。
沈阳市第二中学哈艳老师论坛题目是《“四新”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与高考备考》。哈艳老师分享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材使用上,应从四点入手,把实用的材料用实,把不全的过程补全,对变化的提法应变,对拓展的知识拓学。在高考题中家国情怀体现深刻,应重点关注国史相关内容,也可以关注地方史特色,可能会作为地方命题的情境导入。
长春市实验中学黄大成老师论坛题目是《国家意志与历史教学》。以一则澎湃新闻采访复旦大学教授的报道切入,提示老师们警惕社会中意图消解国家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恶意行为,作为历史教师应当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对于肢解历史整体性,解构历史宏观结构、消融宏观视角的行径予以坚决地批判。黄老师的分享让老师们对于当下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有了更加清晰的判断,也使我们更加明确作为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度政治敏感性的素质要求。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课异构,齐放光彩,主题论坛,共促成长。三校教师将以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作为契机,不断探索深耕教研,落实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增强学科属性意识,增强自身理论功底,在教学技能的优化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