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为精准落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纲要,2025年2月18日由长春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办,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承办“长春市普通高中2025年春季物理学科教材、教法培训”。

本次研修活动分高一、高二、高三等三个年级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长春市高中物理学科兼职教研员菊花老师为参会所有教师解读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主要目标,并全面剖析了2025年八省联考物理试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她强调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要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议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高一年级场次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王文涛老师带来了《力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第二讲)》专题讲座。他结合《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问题探讨》一书,围绕力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包括:正交的分运动一定具有独立性吗?加速度可以类比速度分解吗?重力势能和引力势能在地表附近是否一致?小球还能再次做匀速圆周运动吗?奇数段纸带舍中间和舍两头哪个误差小?王文涛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理论结合实际,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和应对力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也促进了学科教学经验的交流,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高二年级场次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邢涛老师带来了《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部分)教学策略》专题讲座。邢涛老师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考题特点、和教学落实四个方面展开,分别对选择性必修二和选择性必修三的部分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从课标要求的变化、内容的增减,对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定位,分析高考真题中的试题特点,指出试题更侧重物理学的应用性、核心要点与规律的考查,强调一定要紧跟课标的要求和高考的趋势。在教材分析与教学落实方面,邢涛老师从“主线——要点——落实”依次展开,对教学难点进行深度分析,针对每一节课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于课堂之中。


在高三年级场次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于海滨老师带来了《基于新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物理综合复习策略》专题讲座。于海滨老师立足新课程、新高考,选择2023河北高考的一道真题进行分析讨论,建议教师优选试题,通过选练优质习题培养学生检索问题关键信息的能力。主要强调了二轮复习的功能:①知识整合与体系建构:知识跨跃、强化模型、明晰应用知识的边界②解题能力的专项突破:题型定向、复杂问题的分析与综合、学科阅读、数学工具的强化(计算、图像、微元)③高频考点与命题热点聚焦:锁定高频、预判创新、思维拓展、实验的深度重构④应试策略系统优化:时间、规范、心理建设⑤查漏补缺:教师、学生⑥学科素养浸润:观念、思维(建模、推理、论证)⑦强化前沿链接:科技、生产、生活情境。同时,于老师还分享了高三二模阶段的具体任务安排,强调通过结构化训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进一步落实数字化赋能科学教育,特面向长春云校云课物理教师开展专题讲座。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张丽秋老师做了题为《可视化教学提升思维品质》的讲座,张老师从云课录制案例出发,介绍了将抽象物理量、物理模型、多物理过程的教学可视化,深度解析思维品质的构成、发展思维品质的途径以及建构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强调采用可视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长春市九台区营城第一高级中学郭峰老师做了题为《如何在云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高一物理连接体问题》的讲座,系统讲解了高一连接体问题的典型类型,以及实验情境演示、传感器情境演示和生活情境演示,郭老师指出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采用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相融合,一定能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庄佳彬老师做了题为《GeoGebra助力物理课堂教学》的讲座,详细介绍了GeoGebra的功能特点,指出GeoGebra是一个直观、互动且易于操作的学习平台。庄老师通过教学案例为老师们阐释,利用GeoGebra可以动态模拟复杂运动、建构抽象的物理模型,通过可视化的教学能够直观演示物理过程,促进课堂样态转变。最后,庄老师分享了软件的安装方式以及资源的共建共享群,以便共同探索和挖掘GeoGebra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此次教研活动,高效启思,与会教师们表示学习永远在路上,并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相信长春市高中物理教师队伍一定能用智慧和拼搏去迎接新的挑战,奋楫笃行,奋发再启航!

初审:菊 花 复审:张德辉 终审:李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