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长春市教育局相关要求,落实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3月17日至25日成功举办了数学学科活动周。活动期间,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携手共进,于3月24日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数学学科联合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与资源,促进共同成长。
本次活动以践行“1166”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构建1+1+X高效课堂为主题,通过示范引领、深度教研及学生风采展示等多元途径,共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学素养培育体系,致力于让传统课堂焕发新生机,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舞台。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李晓天,副校长张德辉,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校长韩班布拉,副校长包文凭莅临会议;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中学教务主任,教研主任以及两校数学学科全体教师全程参加活动。


示范引领,探索高效模式
在示范引领环节中,骨干教师杨丹丹老师带来了《高三周测试卷讲评》的精彩课程。杨老师基于学生作答的大数据分析,明确了教学目标,并通过试题讲解与教材习题变式补偿训练,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实现了及时评价反馈。她通过解构、建构、同构、内构的递进过程,有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抽象出一般问题,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范例。

展示交流,激发学习动力
常阔老师在《正弦定理》一课中,通过情境引入、定理推导、练习讨论和总结拓展四个环节,不仅传授了正弦定理的知识,更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技巧。韩冬老师则以《变化率问题》为题,通过师生互动、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的特色教学,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体验数学之美,激发求知乐趣。

韩冬老师《变化率问题》以平均速度逼近瞬时速度为主线,以“师生互动,主动参与,共同探究”为特色,探索1+1+x模式,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体验求知的乐趣。

母金涛老师的《三角形内角和》初中定理课,教学目标明确,评价目标嵌入教学活动,整体教学结构合理,学生参与度高,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点燃数学激情
数学活动周期间,各种学生活动同样火热进行。创新大赛中,学生多方法解题或创新解释现象,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基础年级计算能力测试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运算基本功,评选出优秀班集体与计算达人。

初高中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盘知识,锻炼了归纳能力,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

说课评课,共促专业成长
在说课评课环节,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四位数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反思。他们分别阐述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接受了各年级备课组长的专业点评。点评围绕数学高效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运用、学生参与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从专业角度对两节课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教学建议。

教师论坛,研讨高效课堂
随后,王乐老师汇报了主题为“构建1+1+X高效课堂的思考”的 讲座。他结合活动周四节公开课,分别阐述了在教育改革新背景下不同课型构建高效课堂的思考,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书记总结,指引方向
活动最后,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李晓天对本次活动予以深刻总结。

他着重指出,参与此次活动后能深切感受到数学组教研活动的完整性与价值性,希望后续活动亦能如此高效开展。针对课程实施,他强调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的核心地位,提出课程理念需通过有效实施来体现,并分享了基于自身丰富教学管理与课堂实践经验的宝贵建议。他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在于内容理解、精彩呈现及有效落实,鼓励学校教师积极践行课堂模式改革,以提升教学质量。
展望未来,数学组将矢志不渝地践行“1166”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精心雕琢每一堂1+1+X的精彩课堂。我们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银河,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片知识的沃土里,绽放出创新的精神之花,结出实践能力之果。我们将以数学为笔,以智慧为墨,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贡献力量!

初审:王 乐 复审:张德辉 终审:李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