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的会议精神,深化区域教育协同发展,4月10日—11日,辽源五中成功举办了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九届教学交流活动。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积极派遣代表队伍,远赴辽源五中,深度参与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九届教学交流活动的盛会。此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精英教育者,旨在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共同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马进副校长、沈国华、周阳、李建、芦影一行参会

开幕式
4月10日下午,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九届教学交流活动隆重开幕。辽源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立波,省教育学院专家刘晓华、李宇,市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飞华,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书记苏亚利,校长韩建民,副校长纪晓明,白城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何静波,副书记曲峰,副校长张雷,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党委书记郭长虹,校长潘业强,副校长黄丽媛、张照旭,延边第二中学党委书记庄德武,副校长王延芳,通化市第一中学校校长张国华、副校长崔国志,白山市第二中学校长韩波、副校长尹宏梅,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副校长马进,辽源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崔金华,校长姜海波,副校长孙凤、曲德刚、陈海燕,以及各校中层、骨干教师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辽源五中教学副校长孙凤主持。

校长致辞
校长姜海波对各级领导、专家、合作体成员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并向大家介绍了辽源五中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和办学成果。他说,吉林省“BEST合作体”秉持“积极主动、平等协商、诚实守信、务实高效、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合作方针,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吉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留下坚实有力的奋斗足迹。也期待在本次交流活动中大家能同心同向,在接续奋斗与坚守中推动合作体越办越好,共同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合作体全面发展贡献心智与力量,让“BEST合作体”的交流活动成为吉林省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

教师代表发言
白城一中教师石冬梅代表所有参赛教师发言。她谈到,合作体让教师从“单兵作战”走向“集团协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个优质平台让经验得到分享,让理念得到革新,让每一次相遇都带来教育的无限可能。希望能做教育改革的践行者,做联合体发展的推动者,也期待与大家以BEST之名,做最好的教育,奔赴最美的未来!

领导致辞
辽源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立波在讲话中对“BEST合作体”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强调深度联动是构建高质量教育生态的核心引擎。期待合作体成员校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共筑教育发展新格局,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五育融合上加强合作;扣紧“优势互补”合作纽带,激活协同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推进合作体内课程共建、师资共培、教研共享;勇担“改革创新”时代使命,展现教育强国新作为,组建跨区域课题攻关团队,实现数字化赋能教育质量提升。

质量分析
辽源五中教学副校长陈海燕做“BEST合作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通过考试成绩数据横向、纵向对比,学科平均分、优秀率、分数段总体分布等,深入剖析合作体学校教学的共性问题,明确数据反映出的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

专家讲座
1.刘晓华:《作文的邀请——从“教学科”到“教学生”》
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专家刘晓华教授以作文教学为切口,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深入浅出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不要站在语文上看语文,语文老师教的不是学科,教的是学生,立足三年、放眼三十年的教育要从教师身上做起,语文老师心中要有沉甸甸的传统文化,要从教材里、书籍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融入学生的骨骼,引领学生思考关乎哲学的问题,让这些思考回响在一篇篇作文中。从概念界定这样具体的方法指导到新课程改革完整读写体系的建立要求,再到文化育人的深刻思考,刘老师和风细雨却又那么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叩响在了每一个老师的心里。

2.李宇:《“千丝理络探幽径,百舸争流借东风”——新高考数学科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分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培训部专家李宇教授在千丝万缕中寻觅幽径,解密新高考数学学科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引导老师们从国家文件、适应性试卷、考试院研究员论文中,深入思考新高考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导向,明确其注重考查学生独立自主探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借助典型试题加以分析,为与会老师阐释了高考试题及测试题对我们教学复习的引导、如何研究课标与教材、关注四个引领,即引领教学回归课标、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回归本源等方面的内容,深入浅出,让老师们满载而归。

同课异构
思维碰撞绽火花,素养落地展风采。教育的真谛在于启迪思维,素养的培育贵在深耕课堂。11日上午,四平一中、通化一中、松原实验、白山二中四所学校的数学、历史、化学三个学科12位优秀教师,以“构建有效思维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各位教师们以同课为基,异构为翼,在课堂上展现出扎实深厚的专业素养,诠释着对教育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数学学科
四位数学教师在《导数的单调性》教学中,各展所长,通过AI技术实现多维创新:动态模拟函数曲线变化,直观揭示导数值与单调性的对应关系;依托智能题库实施分层训练,构建精准学情画像;利用AI答疑定向解决学生认知困惑;基于教学大数据实时优化教学进程。这种技术应用,直击概念理解障碍,既保持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又通过智能诊断实现个性化指导,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概念教学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多元范本。


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的授课内容是《化学反应与电能》。董蕾老师巧妙结合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最新发展,带领学生们深入探究了电动小汽车电池的发电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汪静老师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踊跃构建原电池原理模型。张岩老师结合豆包搜索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电源原理,并利用Nobook虚拟实验室,让学生亲手实践,探索原电池的构成奥秘。牛量老师通过探讨火力发电的弊端,引导学生分组探究电动小汽车电池的原理,并设计使用灯泡来检验电池成果的实验,鼓励学生亲手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有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种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不仅展现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更通过思维碰撞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提升,对推动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历史学科
历史学科的授课题目是《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四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或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展;或注重史料实证,强调思辨能力,突出全球视野;或小组合作,任务明确,深入讨论后,学生实现结论的自主构建;或用AI技术复活拿破仑,让学生与其对话,实现古今联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展示,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范式参考,更启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呈现客观史实,也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力。活动充分展现了同课异构在促进教学创新方面的独特价值。


十二位教师同台竞技,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奏响了教育艺术的华美乐章。十二种教学智慧交相辉映,既展现了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更彰显了锐意创新的教育情怀。正是这份对教学的热忱与匠心,让课堂绽放出十二种精彩,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教学盛宴!
领导论坛
书记、校长论坛
合作体八所学校的书记、校长齐聚一堂,围绕队伍发展、学科建设、互通交流、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共同探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

教学校长论坛
在此次教学校长论坛上,“BEST合作体”的各教学校长针对三年一体化教学进度问题,校长们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交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后,最终各学科的教学进度达成一致,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闭幕式
4月11日中午,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九届教学交流活动闭幕式暨主办校换届交接仪式在辽源五中润德楼一楼会议室举行。活动由辽源五中教学副校长曲德刚主持。

颁奖仪式
“BEST合作体”秘书长、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纪晓明公布表彰决定,与会领导为在同课异构中获奖的教师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

交接仪式
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二十届教学交流活动将在白城一中举办,白城一中党委书记何静波从辽源五中党委书记崔金华手中郑重地接过吉林省“BEST合作体”组委会印章。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辽源五中与白城一中的使命接力,以崭新姿态续写合作体的教育新篇章。


教育无界,信念相通。吉林省"BEST合作体"第十九届教学交流活动,打破地域壁垒,以星星之火汇聚成照亮育人之路的璀璨星河。精准的联考分析,助力各校把握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推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省教育学院专家的引领,为教育的良性发展注入动力;同课异构中的相互切磋,拓宽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书记校长论坛高屋建瓴,探索未来发展方向……生动展现了合作体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创新成果。

初审:王 乐 复审:马 进 终审:李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