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响应国家培育“四有好老师”、做“四个引路人”的号召,2025年8月29日上午,长春市实验中学在党建中心隆重举行2025-2026学年度“青蓝工程”教学师徒结对仪式。本次活动以“青蓝结缘传薪火 温度赋能向未来”为主题,通过师徒结对,传承教育使命,共筑育人梦想。学校领导、学科指导教师及36位教龄三年内的青年教师共同参与了这一庄严而温馨的仪式。仪式由教师发展中心初海丰主任主持。
一、教育初心 时代担当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青蓝工程”是我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举措,旨在构建“传帮带”长效机制,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二、薪火相传 共赴使命
“青蓝工程”,源自《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古训,寄托着传承、超越、共进的深厚期许。旨在通过“一年合格、三年优秀、五年骨干、七年名师”的阶梯式培养路径,赋能青年教师在“教学要精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助力大家早日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名单宣读·青蓝启程
教务处主任于明波宣读本学年师徒结对名单,36对师徒正式结对,教育薪火自此传递。
聘书颁发·礼敬师道
校领导为指导教师颁发聘书。一纸聘书,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育人责任。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青蓝”结对,是这份财富得以智慧传递、精神赓续的重要桥梁。它既是我校“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校风的具体体现,更是激励全体教师“在优字上聚力,在新字上着力,在干字上发力”,追求卓越的生动实践。
协议签订·承诺共守
这一纸协议签下的,不仅是一份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它不仅连接着教与学的纽带,更承载着学校对未来的托付,凝聚着“青蓝”之间薪火相传的教育情怀。我们相信,每一位签约的师徒,都将以高度的自觉和担当,认真履行这份庄严的约定,在共学共研、同向同行中,书写属于市实验的教育佳话,用精湛的业务和温暖的师爱,共同托举起每一个孩子的未来梦想。
数学组青年教师:杜新月 指导教师:吕洋
化学组青年教师:姜宇泽 指导教师:李佳惠
生物组青年教师:李国斌 指导教师:魏延峰
信息组青年教师:李佳泽 指导教师:温宇行
语文组青年教师:梁唤宇 指导教师:郭艳华
政治组青年教师:南树睿 指导教师:王笑晗
英语组青年教师:王静怡 指导教师:向宏艳
物理组青年教师:邢道元 指导教师:谭本立
英语组青年教师:仲飞悦 指导教师:关莹莹
导师发言·慧语传承
语文组郭艳华老师作为导师代表发言,她寄语青年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学立教”,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她和年轻教师分享了几点感悟。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人格的塑造。我们要始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第二,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领域,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学生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三,要勇于实践,敢于挑战。年轻是你们的资本,也是你们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站稳讲台是第一步,不要害怕失败,更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练,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青年誓言·青春担当
高一年级李国斌老师代表全体新教师,立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将愿景落于细微,将奋斗贯穿日常:
1.虚心学习,勤勉不辍,在“模仿”与“反思”中夯实根基
2.潜心备课,精益求精,在“细节”与“生成”中打造高效课堂
3.用心育人,用爱陪伴,在“严格”与“关爱”中守护成长
4.恪尽职守,融入团队,在“协作”与“奉献”中实现价值
校长寄语·未来可期
杜艳蕾校长作总结讲话,强调要以“青蓝工程”为契机,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梦贡献实中力量。长春市实验中学的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事业的坚定实践者、教育理论的勇敢探索者、教育精神的忠实践行者。今天的结对仪式,是我们共同成长的新起点。学校将通过“青蓝工程”,持续关注、全力支持每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生命拔节。
薛红利校长在做总结讲话时指出:师父们能倾囊相授,既传道授业解惑,更以高尚师德垂范;徒弟们能虚心求教,既学专业本领,更悟育人匠心。师徒携手,结成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共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一核五线,三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注入强劲动力。并对青年教师指出,要深刻认识工作环境,加强自觉、自律、自我监督;要在专业发展上自觉,尽快成长、成熟、成名;在专业突破靠选择,发展目标要更高、更早、更加坚定践行并持之以恒。
尾声:同心育人 赋能成长
“青蓝工程”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精神的赓续。学校将持续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强化“一核五线,三中心”教学实践,推动“有温度的教育”落地生根。让我们携手并肩,在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书写市实验中学的崭新篇章!
初审:初海丰
复审:杜艳蕾
终审:韩作伟 薛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