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图片新闻

“红烛映春城 教育惠民生”——长春市委教育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举行

时间:2021-10-08 14:05 来源: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字体: 打印

  9月29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红烛映春城 教育惠民生”——长春市委教育工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长春市各级党组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察民情访民意,立足本职岗位开展为民惠民便民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此次发布会邀请长春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宪昱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旨发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教育工委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实效的重要标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载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1535”工程,即锚定一个根本目标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聚焦“五个围绕”围绕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乡村振兴、便民利民、基层治理办实事突出“三个重点”:关爱特殊群体、关注民生普惠、服务经济社会;做到党员领导干部“五个带头”:带头落实为民惠民便民的硬招实招,带头落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带头实施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带头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纠纷矛盾,带头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把脉问诊破解教育领域民生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坚持高站位抓统筹,在推进落实上见担当善作为

  市委教育工委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锤炼广大党员为民服务本领的“磨刀石”,作为检验广大党员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坚持聚焦为民办实事,突出重点项目,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大调研、大治理、大提升”的重要举措。成立工作机构,制发工作方案和项目清单,专注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园环境改造、建档立卡学生帮扶、心理咨询服务、师德师风等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明晰工作职责,细化实事项目,明确了“五个围绕”工作思路,建立活动联系点制度,扎实开展了“控辍保学行动、红烛先锋行动、万人助万企行动、万名教师访万家行动、护蕾行动”等项目工程,确保实事项目目标清、内容实、效果好。积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五个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深入教学一线、深入学生家庭、深入社区群众,问策于民,问需于民,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实行项目管理、挂图作战、逐条分析解决。

  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1.8万余名党员干部累计确立办实事项目13252项,认领“微心愿”11281项,已兑现7717项,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在岗党员全参与。

  二、坚持暖民心抓重点,在克难攻坚中见质量求实效

  为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市委教育工委坚持学讲话、悟思想、担使命,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对照“九个必须”根本要求,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各级党组织重点围绕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的项目持续发力,确保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统筹做好教育网点布局、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教育内外多向发力,将“双减”工作与“五项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各基层学校充分发挥党组织主阵地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免除经济困难学生课后服务费用,为学生义务辅导功课,强化治理有偿补课行为,有效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切实为学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开展“一校一品”特色课后服务精品课程,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级、分类的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课后服务惠及学生61万人,有效解决“家长接孩子难”问题。

  与此同时,紧盯学生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广大党员教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学生的困难事、烦心事。各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业帮扶、心理帮扶、生活帮扶等工作,比如,市二实验中学党委创建了“长春市青少年心灵港湾”线上心理疏导平台,全年接受线上线下心理疏导3000余人次。为解决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异乡求学的后顾之忧,希望高中党委通过党员教师担任“代理家长”的方式,帮助远离家乡来长求学的新疆学子逾越语言障碍、解决生活难题。城建工程学校党总支坚持助学与帮扶并举,守护好每一朵格桑花,让藏族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党组织累计帮扶学生7.4万余人次,其中帮扶学困生1.6万余人,帮扶经济上有压力的学生3万余人,帮助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2.8万余人次,帮扶少数民族学生1398人。

  三、坚持深挖潜抓创新,在助力发展中见氛围强保障

  市委教育工委坚持学用贯通,做实做深“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领职业院校党组织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现代化都市圈,深度挖掘人才及产业发展需求,以深学促实干,力争把实事办得有力度,把好事办得有温度。一是强化内涵提升,开展职业教育样板城市建设,各类职业院校党组织大力实施职教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智慧汽车创新中心等专业群,重点建设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集团。举办全国首家职教博物馆开馆仪式、《中华职教年鉴》首发式、职业教育高峰论坛,推动职教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二是强化服务效能,制定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行动计划,明确35项重点项目;制定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产教融合整体框架和实施路径。汽高专党委与6家行业商会签订了《创新联盟战略合作协议》,长职院党委与一汽解放、中车长客等企业共同组建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团队。截至目前,全市教育系统中高职院校党组织服务企业2.4万余次,推荐毕业生8322人。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成功承办“创业长春 梦想成真”市长走进高校宣传推介活动,引导广大优秀毕业生选择长春、扎根长春、贡献长春。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为准毕业生提供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密集推出企业宣讲会、就业讲座,累计举办招聘会71场次,为毕业生提供530家招聘单位、2万余个高质量实习就业岗位。尤其疫情期间,市委教育工委牵头组织职业院校4000余名毕业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既检验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又锤炼了学生的担当奉献精神。

  

  下一步,市委教育工委将全力推进“2021年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致力于办好: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进行资助及免除相关费用;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搭建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增在建6所义务教育网点布局学校,目前正在建设中;打造10所特色高中示范校;推进市少年宫异地新建;为616所中小学改善体育美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升级改造56所公办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学校“视力健康教育基地”建设;实施中小学校电清洁取暖工程等教育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


  答记者问:

  问: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直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市委教育工委在解决该项问题上都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答: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市委教育工委高度重视,我们一直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从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入手,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首先在“十四五”规划中谋篇布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办一流教育,建一流学校”的要求,科学制定了长春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目标,努力实现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进一步实现公共教育更好提升。我们科学制定规划,进一步完善发展布局,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其次在教育质量提升上集优发展,坚持以大学区、集团化办学等为载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解决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不均衡问题,通过机制的建设来整合优质资源的流动,为更好地促进优质资源的均衡做出保障。第三在发挥督导作用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我市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相关要求,特别是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我们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来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开发区、基层单位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视,来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贯彻和落实。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立足长远规划,优化队伍结构,通过“强师计划”“特岗计划”来充实教师队伍,不断增添新鲜血液和力量,同时我们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知识更新,今年我们拿出资金2500万元对长春市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同时建立了新的激励机制,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骨干教师的选树工作,今年推选5000余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了榜样的力量,为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队伍保障。第五在深化改革上深耕细作,围绕“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结合当前对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实施调查研究,深化顶层设计,为改革的深入推进创造条件,也为优质均衡发展做好铺垫。以上就是我们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采取的五项措施,以此来推动长春市在“十四五”期间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更大的成绩。

  

 

  问:目前,“双减”工作,受到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确保高质量推进此项工作,市委教育工委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答: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整体发力。建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编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处,为“双减”工作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今年增加了领导职数和行政编制,为教育额外增加一个内设机构,也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五项管理”,规范办学。按照国家加强“五项管理”的要求,对学生的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和作业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规范。同时把“五项管理”工作与“双减”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推进,为“双减”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坚持依法整治,重拳治乱。在“双减”工作上,始终坚持“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原则,把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作为重中之重,从“堵”的角度进行施策。通过专项治理、明察暗访、集中攻坚、开展“回头看”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厉整治。尤其是重新登记审查现有的校外培训机构,对无证、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坚决打击、依法取缔。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实行“零容忍”。今年,市委教育工委重拳出击,共查处60名违规补课在职教师。今年暑期,制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学校和家长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配合“双减”工作的落实。今年,全市查处违法违规培训机构2705所,责令限期整改669所,责令停止招生76所,关停取缔无证办学机构1754所,取得了较好成效。通过重拳出击,校外培训机构投诉举报量同比下降60%以上,校外培训市场不断净化,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是坚持源头治理,校内提质。落实“双减”工作,我们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如果说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是“堵”,我们校内的提质就是“疏”,结合“五项管理”的落实,特别是将学生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我们开展作业管理专业化指导,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美育和体育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更好地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还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的水平。按照市里的工作部署和上级的要求,结合当前家长接送孩子的实际,开展了课后服务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课后服务内容的拓展和时间的延长,有效缓解了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使学生能够安心地写作业,安心地从事作业以外其他一些相关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后学习内容,提升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是主战场,把课堂利用好,课后的复习、补课的压力就减轻了。所以我们在课堂质量上下功夫,要求校长、班主任要深入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根据需求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每一节课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学足学得充实。通过这些方面,在源头上加强治理,为“双减”工作创造最基本的保障。

  五是坚持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双减”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将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和公众号等媒体形式,加强对“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相关内容、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的宣传。让家庭、社会充分了解国家“双减”政策的意义和相关要求,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